负担还是红利:新疆人口迁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量化研究


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旨在分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改革,劳动力省际间流动也日趋自由,省际人口迁移越来越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1]。人口的流动,主要是劳动力的流动或由其引致,劳动力在市场力量推动下,一般会从生产率低的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地区,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使资本的效率得到更充分发挥,因而人口的省际迁移有可能同时促进迁入地与迁出地的经济增长[2]。理论界普遍认为人口迁入与净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3],不过这一结论基本是针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对甘肃、青海等欠发达地区来说,人口迁入就有可能是一种负担[4],逯进和郭志仪的研究也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将出现逆向变动趋势[5]。新疆拥有160多万km2国土面积,截止2013年,仅有2266万人口,人口密度不足14人/km2,仅高于西藏与青海,是我国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虽然西部地区总体人口流动方向为净流出,但新疆一直以来是人口省际迁移的强势吸引中心,“六普”资料显示,新疆汉族人口中有42.77%出生在省外[6]。


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路222号兰州大学齐云楼1002室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0858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