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劳动者工资扭曲测度
一、引言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首先,经济高速增长,1979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GDP达63.61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7.27%®。其次,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总量扩大,依存度增加,贸易形式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贸易伙伴增加。最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效率”显著。经济高速增长及生产要素跨国(地区)流动推动劳动力市场市场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要素市场扭曲并未改观。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分割、买方垄断、歧视性制度、非正规就业及隐形失业,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劳动力市场扭曲对转型经济形成障碍。二是劳动者工资扭曲普遍可见。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工资率的增长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李稻葵,2009;龚刚,2010;邵敏,2010;邵敏、包群,2012),劳动者获得的工资低于其贡献,表现为劳动者工资向下扭曲(盛仕斌、徐海,1999;赵自芳和史晋川,2006;杨帆、徐长生,2009;施炳展、(本文共计7页)......[继续阅读本文]